在做選擇時,大家都有一把心中的尺。 

這把尺,有人用邏輯刻度,有人用關係標記。 

有人想著怎麼做最有效,有人先想會不會有人受傷。 

這就是 T 型與 F 型人格的差別。 

 

決策中不能妥協的是

 

T人不能接受混亂、模糊和不公平。 

判斷標準如果不清楚,效率就會降低,結果也不會準確。 

他們會先定義問題、拆解步驟、確保結構合理,才會進到下一步。 

「這樣比較快。」 「這樣比較公平。」 

這些就是他們選擇時的直覺語言。

 

 

 F人無法忽視人的感受。 

一個選擇如果造成關係破裂,或讓人覺得被犧牲,

就算再有效,他們也下不了手。 

他們會先判斷:這樣處理,對誰最好?誰可能因此受傷? 

「這樣比較有人味。」 「這樣大家比較舒服。」

 這些才是他們的底線。 

 

表達的方式 

 

T人表達方式直接,目的是把事情講清楚。

語氣沒起伏,語意也很清楚。 

但有時候,這份清楚,會讓人感到距離。 

 

F人講話會調整節奏,預留緩衝。

他們不只是要說明,也在照顧說明後的感受狀態。 

但這樣的照顧,也常被誤解為不夠果斷。 

 

面對衝突時,哪一種問題先處理? 

 

 

T人會先解決「為什麼吵」。 

有沒有資訊落差?是不是誰誤解了誰的立場? 

衝突對他們來說,是待釐清的狀況,而不是情緒事件。 

 

F人會先思考「吵完還能不能說話」。 

不管內容對錯,人一旦受傷,信任就破了。 

他們在意的是對話的延續性,和過程的尊重感。 

 

每一種選擇邏輯,背後都是一套價值排序。 

T人維護公平與效率,F人守住情感與連結。 

彼此常常誤解,卻也最需要彼此。 

 

 

在一個需要決定的現場, 有人提出規則,有人照顧人。 

真正成熟的合作關係,不是互補人格的神話, 

而是知道你自己的盲點,願意多走一步, 

去理解那個和你排序順序不一樣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