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沒有一種感覺你也經歷過?

一件事,當下你沒有說什麼,甚至還笑著點頭、裝沒事。
但回家後,腦袋就開始不斷重播當時的畫面、想說的話、沒講出口的情緒。
過了幾天幾夜,甚至幾個月,你才慢慢整理出一句:「其實那時候,我有點難過。」

這種「我很在意,但我沒說」的時刻,真的很容易讓人內耗。

我們不是不痛,是太習慣隱藏

很多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懂事、別太敏感、不要情緒化。
於是我們學會壓抑,學會笑著吞下委屈
學會把自己的不舒服藏起來,怕麻煩別人,怕自己太脆弱。

但你知道嗎?
真正讓人崩潰的,往往不是一件大事,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。

內耗,不是你不夠堅強,而是你太壓抑
 

當你越壓抑感受、越晚說出心聲,情緒就越積越多,最後變成:

  • 明明沒做什麼,卻老是覺得好累
  • 睡得著,卻睡不飽
  • 一直說服自己沒關係,心卻越來越空

你不是在發懶,也不是在鑽牛角尖。
你只是在默默承受太多沒被看見的重量

怎麼辦?三個讓情緒慢慢流動的方法

1|先承認,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感受

你會在意,是因為那件事對你很重要。
與其說「我是不是太小題大作」,不如換個說法:「我真的有被影響到,這是正常的。」

2|不要逼自己「當下就要說清楚」

如果你是需要時間整理情緒的人,那就給自己一點空間。
你可以晚點說,但別永遠不說。
說出來,不是為了責怪誰,而是讓自己不再一個人悶著受傷。

3|找安全的人與空間表達

你不需要對每個人都坦白,但你值得有一個能放心說話的出口。
寫下來、傳訊息、跟信任的人傾訴,都比悶在心裡好。

最後想跟你說的是:

你可以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,但不需要委屈自己來成全別人。
你的情緒不該一直「排在最後」,你有權利在當下說「我在意」。
說出來,並不代表你很弱,而是你願意照顧自己。

當你開始正視內心的聲音,內耗才會慢慢減少。
因為你終於不是一個人扛著那些沒說出口的心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