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帶我出門,用老派方式約我,在我拒絕兩次之後,第三次我會點頭」。
「不要MSN」、「不要臉書留言」、「禁止用WhatsApp臨時問等下有空嗎」
在《老派約會之必要》這本書裡,作者用一種近乎「考古」的眼光,
去檢視現代人談戀愛的方式-速食曖昧、模糊關係、暫時陪伴。
提醒我們:不是愛情變難了,而是人們變得不想花時間經營。
現在的關係,太習慣「用訊息維繫親密」,
卻很少認真坐下來,好好吃一頓飯,看看彼此的眼神和說話的節奏。
老派約會之所以「必要」,不在於它復古,而是它把『心意』具象化了。
我們要散步,要走很長很長的路。
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,老派的談話。
為什麼「老派」重要?
行動才是尊重
親自打電話+確定時間=你是我的選項,不是隨便找人聊聊。
這種儀式感,揭示了對方對關係的重視。
拒絕第二次可能仍繼續
曖昧的反覆,其實是試探;老派邀約則篩選出真的願意投入的人。
聊天內容有深度,更易觸及內心
“散步一整段路”是李維菁反覆用的意象,
透過步調與談話,讓「真正的談話」浮現,而不是淺層訊息。
如何具體執行老派約會?
電話邀約而非即時訊息:
打個電話,問下週末是否方便,一起走走、散步或看公園談心。
不含糊、不臨時:
說清時間、地點,不用「有空再說」,這份規劃感本身就是承諾。
讓對話留在真實場域:
散步/咖啡館/圖書館,避免用手機互動,聽見對方停頓、笑或呼吸。
自然帶入生活細節:
記得對方的書名、歌單、習慣,一起去的方式就是讓這份記得具體落地。
關係跟保健品一樣,需要時間養成
保健品不是吃一次就有效,它需要時間、耐心累積。
一段關係也一樣,不是靠幾句甜言蜜語就能建立,
而是透過一頓約、一通電話、一段散步,讓人安心、感到被重視,
靠一次次「願意見面、好好說話」堆疊出來。
如果你也覺得「心意值得用實際行動表達」,
那就別讓聊天停在訊息框,把約會走出來、說出來
感情會因此留下重量,而不是隨手滑掉。
老派,不是慢,是有「質地的節奏」「有目的的親密」。
當你願意為對方調整時間節奏,那,就是在說:「我看見你,也想靠近你」。